服务:


徒手治疗

徒手治疗(又称“手法治疗”)是物理治疗的一个分支。然而,它要求治疗师接受额外的培训。徒手治疗有着很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时,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徒手治疗已经被用于治疗背痛。而且,脊椎指压治疗和整骨疗法其实也起源于早期的徒手治疗。

徒手治疗主要针对运动训练中的功能性疾病。因此,该治疗仅针对肌肉、关节以及神经。但是,徒手治疗也不仅仅属于是一种专门的治疗,同时还有诊断功能。因此当运动员感到不适且确诊其原因后,可依靠松动术使他能恢复不受伤病限制的活动以及消除疼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治疗者采用特别的手法以及相应的松动术。其中可以分为三大项:徒手牵引、平滑和软组织治疗。徒手牵引是将关节进行伸展以缓解其所受的压力。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平滑疗法旨在恢复关节受伤前的灵活性并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软组织治疗包含了各种伸展和放松的技巧。轻度伸展用于延长肌肉,使其尽可能的适应活动范围加大的关节。针对不同的关节,特别是椎间关节得采用不同的疗法。治疗通常不会带来痛感,还需搭配一些治疗性的训练。所有疗法的最终目标都是加强肌肉韧性,缓解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徒手治疗在传统物理治疗中应运而生,因此其费用属于大部分保险公司都受理的基础保险范畴。

运动-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的基本目标是治疗功能或活动性受限的病人。因肌肉群缩短或者肌肉不均衡造成的损伤通常会引发一段时间的持续剧痛。

运动-物理治疗是物理治疗下的一个专业分支。运动-物理治疗结合了治疗师自己对运动以及运动损伤后如何恢复最佳状态的个人经验。运动-物理治疗包含了在比赛期间提供支持以及预防性治疗,例如预防肌肉或韧带劳损。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采用贴扎疗法以最大程度减少施加于肌肉和韧带的压力,避免伤病。

运动-物理治疗在过去数年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很长一段时间里运动-物理治疗几乎完全采用被动治疗法,例如按摩、电疗或者冰敷。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员被认为——很不幸的是现在依旧被认为他们被已经“痊愈”,并重新回到队里接受竞技训练。

然而从康复到能重新投入训练其实还有很大的差别,太快回到竞技场只会更快速的导致旧病的复发。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许多治疗师根本不了解运动带给运动员的这种特殊压力,而教练也不知道怎么将伤口愈合生理学与个体训练项目结合起来。

近年来,治疗师通过分析和记录这种与运动相关的独特压力,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个体康复计划,专门针对有压力疑虑的运动员。这个计划保证在基于完整的康复治疗同时,充分刺激运动员在他们各自的领域突破自我极限。

医学训练治疗

这一疗法旨在部分或完全恢复个人受限的活动力。该治疗采用的方法就是活动,即基本等同于训练。期间,通过采用各种治疗手段,能够可以增加运动员的力量、耐力以及协调性。

通常在康复治疗的初期,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病人接受必要训练,实现在伤后或术后能开始进行的运动。医学训练治疗是训练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物理治疗,以及健身器材,康复训练项目现正在逐步完善中。

训练最优化

我个人对于训练最优化的理解是在基于科学的、为你量身定做的服务下,实现你的训练目标。训练的结果则是效率以及成绩的最优化。在此期间,你先得设定你的个人目标(从实现成绩最优化到体重的减少),而我则负责全程协助。此外,我还会把其他运动专业人士的训练内容以及必要的医学内容都相应加入到训练计划表中。

肌筋膜炎治疗

肌筋膜指代的是“肌肉”和“筋膜”。筋膜指的是包裹肌肉、关节、韧带、神经和肌腱的结缔组织。很多时候慢性压力以及受损肌肉组织是造成“肌筋膜痛疼综合征”的原因。

肌筋膜炎会引发神经、肌腱、骨骼以及肌肉连接处的功能性紊乱,导致产生一个紧绷的肌肉带或者有痛疼的“激痛点”。 当肌腱渐次移形变成肌肉时,能够观察到结缔组织增厚,与此同时发生弹性丧失、个别纤维组织扭转或肌肉层粘黏的情况。

功能性紊乱并不总是表现为局部疼痛,而常常导致相关区域的发散性痛疼。单个肌肉就像链条中的一环,由筋膜结缔组织连接(肌鞘),串联着整个身体。正是这种深层次的连接结构导致了前臂肌肉的痛点和粘黏,最终造成了网球肘或肩痛等毛病。下肢肌肉长期性的痉挛则可能导致膝关节或腰脊椎关节突出。

治疗的核心理念在于一个对肌筋膜组织的各种病灶,采取有效的、可操作的治疗方法: 扭伤 肩膀僵硬 颈背疼痛 网球肘 踝或膝关节痛 运动员常年病痛

颅下颌治疗(颌关节治疗)

颅下颌功能紊乱常常由头骨(头盖骨)和下颚(下颚骨)不正导致。相比传统专业医生难以跳出固定思维模式,物理治疗师面对类似面部疼痛、晕眩、颈椎病,甚至耳鸣、头痛都病症时,会综合各种疗法包括徒手治疗等进行诊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在诊治颅下颌功能紊乱时,病人的多方面因素都会被考虑到。

当吃饭或张嘴时下颌破裂、夜晚入睡后磨牙或使劲咬牙入睡都可能是颅下颌功能紊乱的征兆。我们通常认为压力是造成磨牙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各种不协调,例如咬手指甲或笔、过度咀嚼口香糖,挤压嘴唇,使劲吸脸颊,俯睡、用不正确的姿势仰头都可能造成咀嚼肌、下颌关节负担过重,甚至影响下颚位置不正,并最终导致神经紧张甚至颈部、背部和骨盆处肌肉疼痛,即使这些部位可能离真正引发病痛的部位很远。肌肉或关节的不协调还可能缘于事故引发的位置不正,例如撞到下巴、颈椎过度屈伸损伤、在看牙医时或插管麻醉时长时间张嘴。一个糟糕的坐姿(驼背坐)也会改变肌肉的拉紧状态并最终引发一系列不协调。

目标: 恢复受限的灵活性 修复肌肉紧张紊乱 减少疼痛

Mulligan徒手治疗

Mulligan徒手治疗的得名来源于其创始人Brian Mulligan,一位新西兰的物理治疗师。其概念与徒手治疗一脉相承,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并服务于实践。这个治疗方法是给病人做松动术时结合病人的主动动作。其术语“动态松动术”(mobilization with movement)也由此得来。

Mulligan徒手治疗目前在德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徒手治疗的一个补充,Mulligan的理念包括了针对脊椎和四肢关节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动态松动术”(MWM)被用于治疗活动受限或关节疼痛。在治疗中,治疗师进行辅助引导而病人则主动朝疼痛部位或者活动受限的方向松动关节。在治疗快结束的时,病人自己或者治疗师可以让在朝活动受限的方向,对疼痛部位施加更大压力以获得治疗的最大效果。

根据他自己的观念, Brian Mulligan假设即使关节遭受最小程度的位置不正都会造成活动受限或者一动就痛。被动关节松动和病人主动松动相结合,能纠正位置不正。在这一过程中,治疗总是会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进行调节。比如,关节活动受限发生在坐下的时候,治疗时患者就需保持坐姿。这意味着在一个有疼痛刺激的姿势下进行功能治疗。

治疗的核心是消除疼痛

科学研究证明:疼痛消除和功能提升之间确有关联。这项新治疗手段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快速解除疼痛。自然,患者就能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训练。这不仅阻止了即将产生的疼痛迁延化,还重新平衡了大脑的生物化学处理机制。病人对自身的运动也有了更多的自觉。

无数研究已经证明了MWM在神经生理学上的积极功效。Mulligan徒手治疗被认为是“艺术级”的病痛治疗方法,尤其是针对网球肘的治疗。

整骨疗法

什么是整骨疗法?
整骨疗法在医学上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功能性失调。诊断和治疗的两大功能都需要借用到整骨疗法的特殊手法。运用这一疗法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解剖学知识。其治疗的原理依赖于人体的完整性、身体结构的相互依赖性、功能性以及自我调节力。

整骨治疗如何产生疗效?
我们的身体不间断的协调着所有生活机能。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包括了血液循环机制、有韵律的呼吸运动、消化器官的自治能力、体液流动机制、以及肌肉、肌腱、关节和结缔组织的协同运动。当个人的身体遭受活动限制时,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功能。当身体灵活性发生变化时,这就是某个部分出现了功能性紊乱的征兆。因为身体并不总是用疼痛或者不适来“暗示”功能性紊乱的发生。人类这个有机体可以自我修复,拥有天生缓解一些“紊乱”的能力,如针对不当的姿势、压力造成的紧绷甚至一些伤病。在这种情况下,被削弱的器官功能只能由身体的其他部位代为执行,这使得功能性紊乱“转移”并影响其他器官。但是,如果状况超出了自我修复的界限时(“在过去我能轻松的扛住!”),仅一个小小的身体或心理的改变就能造成强烈的、不适反应,而且很有可能这种不适会出现在全身。举例来说,气流或者一个笨拙的动作就会引起腰痛。所以,光从痛处去找病根显然是不正确的。

这时,整骨疗法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治疗师仅用几个有限的动作,靠着他们敏感而经过专业训练的双手就能摸出功能性紊乱的发生,并通过专业手法恢复受到活动限制的身体,最终治愈紊乱。因此,整骨治疗的专家通过恢复活动能力由此帮助紊乱的身体恢复正常功能,这其实是释放并支持人体自我治愈能力来实现治疗。他们对解剖学准确的掌握以及相关心理学知识都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找到病症的根源,将全身综合考虑后再进行治疗。

何时用到整骨疗法
把自己放心交给整骨治疗师。他可以帮助治疗多种不适或者疾病。相应的,整骨治疗师也会在必要时和医生以及其他治疗师合作,并结合采用其他诊断和治疗方法。整骨疗法从本质上说可以用于身体的每一种功能性紊乱,即使这种紊乱已经积蓄已久。而且该疗法可以针对各个年龄层的人。只要是每一种活组织都能用到该疗法。整骨疗法还有可能治疗不同种类的甚至长期的精神紧张,骨骸损伤以及相应的肌肉、韧带损伤,例如椎间盘突出、腰痛、事故造成的伤害、下颚关节毛病。有时候,该疗法还能治疗耳鸣、消化问题(不包括因肿瘤或溃疡引发的消化不良)、失禁和痛经。婴儿和儿童因在子宫内、出生时或出生后由外伤引发的病症也都可尝试用整骨法治疗。

运动按摩

总体来说,按摩就是通过徒手方式作用于身体和肌肉表面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通常它还能间接的改善整个身体的状况。
按摩首先是促进循环的一种方法。按摩能扩张毛细血管(人体内最细的血管)以改善血液循环。此外,按摩还能预防流血后产生血栓、消除代谢废物以及代谢残渣。
运动按摩是对传统按摩的一个补充,将旧的、新的技法相结合。运动按摩的产生满足了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的需求

赛前按摩
在运动的世界里,按摩已经成为了比赛的一部分,帮助运动热身,和调试好肌肉状态。

康复性按摩
这个类型的按摩适用于体力消耗之后以促进新陈代谢废物的排出,以及康复的中期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深击按摩等手法以及帮助反流的手法都值得推荐。

肌内效贴布

20多年前,日本人K·Kase发明了这种贴布治疗法,以及与其相应的贴布材料。后来这一概念得到了发展,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复杂的医学治疗理念。国际普遍认为的贴扎概念包括了医学贴扎,交叉连结,淋巴、经络和针灸贴扎。不同种类的贴扎法要么单独要么混合使用。一种在欧洲兴起的弹性橡皮贴可以被非常迅速而方便的用于贴扎。这种独特的贴扎针对肌肉、关节以及淋巴腺、神经系统起到刺激性的功效。

弹性胶布可以使用多日而不会让皮肤产生不良反应。不同的贴法决定着其功效是刺激性的,还是放松性的。而且在对淋巴腺进行贴扎时,反而会刻意降低对受伤组织的压力,以加快淋巴流,更快实现康复。我们皮肤里一种独特的 “感觉接受器”细胞可以启动身体自身的痛感减弱系统。因此,一旦对关节处的接受器细胞进行刺激,即能降低痛感,在活动时感觉更好。该疗法的另一个优势是:患者的灵活性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干针疗法

干针疗法是徒手深层肌肉按摩疗法的有效补充。该疗法是用针对造成身体不适处的激痛点进行针刺且不适用任何药物(干针的“干”由此得来)。治疗的结果是紧张得到了缓解、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局部炎症减少。干针疗法现被用于运动-物理治疗、外科术后复原以及疼痛综合征。无数研究已经证明没有必要在针刺时加入任何药物,也能达到治疗效果。真正有效的,是精准的针刺本身。这也是干针一词因故得名。

干针疗法1996年起首次在瑞士被使用,如今被专业人士系统性的采用。每次使用干针疗法时,激痛点被一次性针头针扎。该疗法与中医的针灸疗法几乎没有关联,唯一相同的只是采用了相同的治疗工具。被扎时,皮肤几乎没有任何感觉。被扎后激痛点相应的紧带区会快速并大面积收缩。这种局部的痉挛可能会稍微让患者产生不适,但对肌肉內刺激疗法却非常必要。如果抛开这种不适感,大部分患者相对于徒手治疗更倾向于选择干针疗法。但是,如果病人对于用针刺肌肉的干针疗法心有疑虑,治疗师也可以采用导入性刺激,即只扎皮肤表面或者采取其他着力于激痛点的徒手治疗。而且,仅用干针疗法扎皮肤表面来治疗肌筋膜炎也是可行的。